发表时间:2022-12-09浏览次数:
上海现在已然入冬开启“寒冷模式”,而在临港新片区,这里依然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滴水湖畔,新近启用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犹如展翅的白鹭,它的周围塔吊林立,国际联合实验室、莫比乌斯公园、五星级酒店等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勾勒出中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逐渐清晰的样貌。
顶科论坛永久会址是临港新片区的“一号工程”,负责临港中心建设运营的临港投控集团下属诺港公司团队,扎在这里已近两年,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跑出了整整缩短300天工期的“临港速度”,在今年顶科论坛开幕前如期完工。“作为全球‘最强大脑’汇聚之地,顶科论坛永久会址未来将以顶尖科学家需求为核心,打造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强磁场。我们注重发挥其桥头堡作用,树起临港新片区科技自立自强的标杆。”党的二十大代表,临港投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陆颖青说,开放和创新是临港投控集团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作为临港新片区建设主力军,我们将以人民城市建设为初心,推动临港新片区“新引擎”不断提档升级,提升临港速度、高度和温度。
缩短300天工期“科学家社区”呼之欲出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是临港中心建设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顶科论坛闭幕后,诺港公司运营部员工张浩依然维持着“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的工作节奏,而临港中心一楼的一间茶水间,成了他和同事们的现场办公室。“眼下,数字图书馆和剧院正在进行最后完善,预计年底就将对外开放,酒店将在明年年中营业,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也将在明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对于一个个工作节点和建设进度,张浩和同事们了然于胸。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诺港公司运营部负责人王文超告诉记者,自去年3月28日启动以来,临港中心拔节生长,地面建筑平均每天“长高”超过1.5米。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仅171天,就完成了6万平方米地下室的建设;192天,会议中心结构封顶;226天,项目整体结构完工。
“相比同类项目完成同节点任务缩短了300天的施工时间,顶科论坛得以在此顺利开幕,我们也正根据压力测试情况不断完善提升,明年这里将全面投入运营。”他说。
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标杆,临港中心本身也充满“科技值”。王文超表示,“临港速度”的背后离不开BIM、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助力。建设方在图纸阶段就能对“数字工地”进行模拟施工,排除风险隐患、实时调整施工方案,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临港温度”让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临港新片区,顶尖科学家社区和科创总部湾、科技城共同构成国际创新协同区的三大功能片区,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科创企业集聚地、全球人才汇聚地和未来城市示范地,预计到2024年年底全面建成。
陆颖青表示,临港投控集团全力打造“居住无忧生活圈”和“企业活力生态圈”,助力形成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的新高地。
“我们正进一步发力科创企业服务板块,整合集团孵化器、基金投资等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品质打造国际创新协同区。”
陆颖青介绍,临港投控集团对科创总部湾进行统筹规划和定向招商,用一流营商环境为科研单位、科创企业赋能。比如,数字孪生城开放的场景应用已吸引Unity等头部企业入驻,围绕其产业链和生态链,为上下游合作伙伴牵线搭桥、为科研企业提供政策帮扶和金融支持;临港投控集团还把旗下公交车全部换成氢能车,投资建设综合能源站、引入氢能汽车制造厂家,形成产、用一体绿色能源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