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首页/热点追踪/热点新闻
选择栏目
关闭菜单

青春临港,创业者的家、就业者的城

发表时间:2023-05-12浏览次数: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临港新片区实现“三年大变样”后启动新一轮发展建设的起步之年。临港是年轻的城市,更是年轻人的城市,临港新片区团工委始终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线,积极围绕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证”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新片区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打好临港新片区这张时代“王牌”。

        以新机遇吸引人才纷至沓来,以团组织释放人才“溢出效应”。如今活跃在临港新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骨干中,大部分是临港本地高校毕业的学生,新片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共青团在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临港投控集团团工委书记 梁鸽峰

 

        临港新片区投控集团团工委书记梁鸽峰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副书记李孟辰毕业于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的焦敏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他们都是管委会和所属集团公司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而论及他们和新片区的缘分,除了毕业于临港的高校,更离不开团组织的影响。2014年的临港,还不像如今这般备受关注。彼时的临港正在筹划聚人气工程,急需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团队予以保障,在团委的带领下,临港新片区组建了“蓝精灵”志愿服务队,用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组织了近3000名志愿者,保证了各项大型活动的有序举办。一批批学生志愿者骨干在志愿服务保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并留在新片区发展。

 

临港新片区“蓝精灵”青年志愿服务队

 

        如今,这些青年继续保持着团工作锻炼出来的精神品格,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岗位工作,逐渐在本职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坚力量。比如,梁鸽峰同志,疫情期间在集卡中心一线奋战90天,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吃在一线,睡在一线,服务上万名集卡司机兄弟,让他们在疫情期间感受到临港新片区温暖,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展现着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不拘一格吸纳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青年进入团的工作骨干队伍,让散落在各处的园区企业青年找到共青团组织是临港新片区团工委过去一年的重点工作。

 

国际创新协同区团工委书记 张清华

 

        这样的青年骨干变团干的案例比比皆是。加强区域化团建,联系园区企业加强团组织建设,形成“1+18+X”的园区基层团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服务和联系。国际创新协同区团工委书记张清华2018年来到临港工作,负责园区招商工作的她直观地感受到新片区对于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青年人才在临港落户“快人一步”,居住有租房补贴、安家补贴。此外,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临港加速集聚,年轻人在这里快速实现安居乐业,充满希望。

 

港城集团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团组织负责人 李廷西

 

        李廷西是港城集团海洋高新技术园区的团组织负责人,通过团组织的力量,他感到整个园区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不论从园区生产生活环境,还是从园区打造的海立方党群服务中心、青年活动中心、海客空间等青年集聚地,推动青年人在园区内和园区间横向开展业务交流、娱乐交友,努力营造优质的科创氛围,让在海洋创新园努力奋斗的青年人工作生活充实而丰富。顾玮成和陈勇是上汽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的先后两任团委书记,长期扎根临港工作,他们深知临港新片区青年社交圈小、工作繁忙的难处,2019年起,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借助新片区青年中心与南汇新城镇总工会等当地政企资源,打造“临港派对”品牌,组织各类交友活动,为新片区青年提供温暖,用行动助力青年“扎根临港”,把“一个人”促成“一家人”。

 

“临港派对”青年交友活动

 

        临港新片区团工委通过区域化团建,把新片区优秀的人才政策、产业政策更加深入地推送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位青年,进一步增强年轻人对新片区的认同感与感受度。

        产城融合,一个新兴产业,一群奋斗青年,一座“未来之城”之间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和促进的,临港新片区团工委正是其中的润滑剂,甚至是催化剂,让东海之滨的南汇新城越来越“根深叶茂”。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先后从全国和全市遴选了40名85后和90后的年轻干部,大家将青春年华献给临港,与新片区惺惺相惜、共同成长。

 

 

        来自市金融工作局的殷军是最早通过遴选留在新片区的干部,他坚定地看好新片区的未来,并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专业背景,全身心地投入新片区金融的规划和发展。三年多来,在殷军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着力打造新片区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等工作。令人动容的是,殷军给自己和爱人在临港孕育的新生命取名“新苒”,寓意“与新片区一同冉冉发展”。

 

 

        曹阳是今年上海市五四奖章的获得者,2021年从普陀区科委遴选至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是临港新片区优秀青年的代表。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2016级上海市选调生,他始终致力于科创领域的发展,深耕于科创服务工作,投身于临港新片区科创“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先后完成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创新策源等多个专项政策。围绕“实验室-三中心-科创平台-孵化器-高新企业”的创新链条久久为功,全力提升临港新片区基础创新策源力、应用创新牵引力、创新孵化培育力、科技产业竞争力。他感到能有机会服务临港国家战略,参与临港科技创新“0-10”的突破,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科创企业成长高地的建设是一件十分光荣有意义的事情,是青春最珍贵的经历。

 

 

        90后干部冯闯从天津遴选到新片区财政处工作,怀揣着建设新片区的梦想,充分发挥财税专业特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为新片区建立税收管理系统、探索税收制度创新、完善财政收支管理等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还有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的刘国舜、金融贸易处的王莹、生态和市容管理处的黄昱程、应急管理处的丁承君等,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在临港发展事业、在临港安家置业,与临港共同成长。

 

 

        为更好地激发临港青年工作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临港新片区团工委积极搭建平台,组织青年论坛和风采展示,通过TED演讲、辩论赛、征文等多样形式,全面呈现新片区青年的工作思考、个人特长,形成了结合新片区发展实际的丰富论文成果和精彩个人展示。

 

        曾经,东海之滨是片滩涂;如今,临港新片区建设日新月异,处处奏响产城深度融合“交响曲”,处处展现着临港青年蓬勃生机与活力。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于“开放”和“创新”两大文章,把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创造“事业发展有平台、社会事业有品质、文化娱乐有品味”的宜业宜居环境。未来,随着新片区城市功能逐渐显现、人才政策不断优化、青年服务持续提升,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把临港当作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建设新片区、成就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