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首页/热点追踪/热点新闻
选择栏目
关闭菜单

出彩临港人:智造,让制造实现无所不能——记上海航天壹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

发表时间:2023-08-25浏览次数:

        临港新片区挂牌4年来,这个承载国家战略、备受瞩目的“试验田”取得了累累硕果,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他们或是业务尖兵,或是创业精兵、道德模范等。

        现结合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出2023年“出彩临港人”栏目,集中讲述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奋斗故事,为新片区建设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榜样力量。

        如果想送朋友一份礼物,比如一枚胸针,第一步是去商场购买吗?不。在李超的概念里,独一份的礼物一定是“个性智造”的。打开手机,输入“胸针”,选择你想要的款式,当然也可以自主设计,数据库甚至会根据朋友特征给你提供建议,然后下单。工厂接到订单开始制作,出了样品还可以反馈修改,几天后,物流就会将礼物送到朋友手上。

        “好像只动了动手指,背后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已经运转了一圈。”李超说,“几年后,这样的场景就会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在智能制造领域,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生产线和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大学毕业后,李超就一直和机械打交道,来到航天壹亘之后,他和团队的第一个工作重心,正是高端切削设备,也就是通俗来说的机床。很多人对机床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老版的两块钱人民币纸币上,但科技突飞猛进下的今天,机床早已不是原先的样子,航天壹亘的机床切削出来的产品也不再简单,而是飞机、火箭所用的叶轮、叶片、机匣等,加工这些产品所用的设备,曾经大部分依赖进口。

        让李超比较满意的是五轴联动技术,在一台机床上至少有五个坐标轴(三个直线坐标和两个旋转坐标),而且可在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控制下同时协调运动进行加工。这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这种机床系统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李超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代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技术长期以来受到国外技术封锁,航天壹亘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团队和技术。2021年,团队成功完成出口德国的客户订单,目前来自国外的订单越来越多。李超自豪地说:“接到德国这个订单,我们都欢欣雀跃,工业母机的国产化,不仅降低了制造业生产成本,还让国产母机与国际一流国家比肩了”。

        在航天壹亘的生产车间里,一切都是轻悄悄的,没有一个工人。李超解释道,因为都是自动化控制,车间基本不需要人工,而且,公司的最新的产品其实已经突破了具体的机械设备,而是已经实现量产的智能总控系统,简言之就是可以遥控机械设备的设备集成。

        这是在高端切削设备和五轴加工中心之后,团队的第二个重心,以软件集成应用为抓手构建的智能制造系统管理平台及智能制造数据应用中心,能提供智能设计、智能管理、智能应用、智能物流等成套的服务。

        李超解释说,这个总控系统就像上述胸针定制的例子,它是能让图纸变成实物的工具。放在高端制造产业而言,这也是一种人工智能赋能,实现AI和传统结合的制造业新业态。

        比如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制造场景,总控系统一方面能控制智能机床来加工零部件,通过智能刀柄、主轴等提取数据,再由大数据分析对比以往的制造经验,结合专家评判,反过来指导优化发动机设计,形成循环。这个智能制造体系能满足多品种、少批量、离散型的制造需求。李超解释道,飞机、火箭所需的零部件产品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这种就是离散型制造,再加上多品种小批量,只有智能控制的系统集成才能高效完成任务。

 

 

        李超透露,目前,航天壹亘的智能制造体系能满足航空航天制造领域80%的品种需求,一年的产值能达到5亿元。

        目前,航天壹亘已成立中德航天智能制造研究院,加速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化,推动技术优化升级。

        说起公司的名字,李超表示,“壹”是指专心一志。他的团队是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着执着信仰的一批人,他们心怀梦想、技术过硬。李超还表示,航天行业也非常讲究传承,“未来制造一定是一以贯之传统精髓,实现无人化、批量化,将人类从繁重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亘”则意味着广阔、遥远、永久,取这个字,因为它可以代表全球范围内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未来已来,“我们所要做的,正是积极地去迎接挑战和未来。”李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