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介绍

首页/区域介绍

2019年7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202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一、区域范围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5.31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三个区域,五个区块。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批验收”的原则,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二期先后于2020年5月和2021年1月完成封关验收,合计封关面积22.36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开展扩区申请,拟将芦潮港区域3.63平方公里纳入洋山特殊综保区范围。

 

二、发展情况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原洋山保税港区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和功能拓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656.86亿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56.7%。其中,出口额265.06亿元,同比增长85.2%,进口额391.8亿元,同比增长41.9%;集装箱吞吐量1115.6万标箱,同比增长20%。其中,水水中转箱量561万标箱,同比增长5.1%,国际中转185.8万标箱,同比增长18.9%。

 

三、监管创新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和制度。一是特殊的申报模式。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申报的外,“一线”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采用径予放行,企业可以直接提货、发货;“二线”由以往区内区外企业双侧申报制度改为区外企业单侧申报制度。二是特殊的贸易管制模式。除涉及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或涉及安全准入管理的货物,确需在“一线”验核监管证件外,其余在“二线”验核。对入境检验货物,原则上在“二线”实施。对涉证涉检货物在“一线”或“二线”只验核一次,不重复验核。三是特殊的区内管理模式。海关取消账册管理,免于手册核销、单耗管理等海关常规监管。货物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不设存储期限。对区内企业实行企业自律管理,海关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企业可依法开展中转、集拼、存储、加工、制造、交易、展示、研发、再制造、检测维修、分销和配送等业务。四是特殊的统计制度。改变原有实时、逐票统计的方式,将统计数据采集手段前伸至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建立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动汇总。五是特殊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依托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开发建设的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搭建统一规范、真实可靠的信息底账,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可溯、责任可究。六是特殊的协同管理模式。作为特殊综保区管理机构,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建立企业信用、重大事件、年报披露等信息主动公示制度,体现共管共治。

 

四、区域布局

“十四五”时期,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加快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功能,不断强化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良性互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芦潮港区域定位建设跨境综合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区,重点发展离岸贸易、跨境数字贸易中心、高端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中心等功能。小洋山岛区域定位建设国际航运服务开放先行区,重点建设智慧港口、拓展国际中转集拼、江海联运等功能。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定位建设民用航空创新示范区,区域重点发展航空总部基地、航空制造业、全球维修航材分拨中心等产业。

 

五、区内外联动

为支持和促进临港新片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允许设立在临港新片区规划范围内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的企业,依申请享受电子监管、创新检验检疫方式、简化海关手(账)册管理、试行企业集团化保税监管等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主要是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重点企业。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获批。

 

图1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位示意图

 

图2 芦潮港区域区位示意图

 

图3 小洋山岛区域区位示意图

 

图4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区位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