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选择栏目

临港新片区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年轻的城”广邀年轻人追梦

发表时间:2024-08-06点击次数:

近日,归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举办的海客训练营中获得一份“大礼包”——由海洋创新园根据创业团队情况,“一企一策”匹配市、区和临港新片区创就业政策。“导师帮助我们对接了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雏鹰计划’,可以获得一笔免息免抵押的创业贷款,后续还能获得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保补贴。”归源CEO金辙说。

金辙是一名海归,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2020年来到临港,遇见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开启工业软件系统定制开发事业。“别看我们团队只有4个人,已获得头部前五的工业机器人和物流企业的订单,即将交付投入使用。今年我们的业务比去年翻了一倍,在园区辅导下,我们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临港是一座创业者的城,为年轻人营造了最好的创业氛围。”金辙与记者分享了在临港创业的收获。

临港新片区正在全力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一系列硬核政策和软实力的提升,吸引大批海内外年轻人才扎根在临港、奋斗在临港。过去5年,“金辙”们的创业故事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演绎,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追梦。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部副部长杨武给出一组最新数据,截至7月底,今年人才引进落户27013人,同比增长40.91%,目前人才总量已突破11万。

以产业吸引人,以服务留住人

归源所从事的工业软件定制开发与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十分契合,这使得这家小企业很快打开了市场。“临港对我们初创企业非常友好,这里创业者很多,大家沟通交流很简单,只要有技术实力,很容易就能促成合作。”金辙说,公司起步没多久,其所在的海洋创新园孵化基地就“牵线”周边国企,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并获得认可,现在团队已与这家国企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

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周子寒最近正忙着在临港新片区创办企业。他与临港结缘于今年6月的一场常态化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周子寒家在巴基斯坦经营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自2001年以来一直与中国企业合作,为当地纺织品行业提供数码印花机及相关解决方案,在巴基斯坦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他希望在上海创办一家贸易公司,为巴基斯坦客户提供中国商品。

“那次活动结束后,临港新片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工作人员就一直和我保持紧密联系,主动对接创业事宜,一对一答疑解惑。”7月再来临港时,工作人员专门为他梳理了创业工商注册流程,有针对性地讲解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费补贴、重点群体税收优惠等创业补贴扶持政策。这使得周子寒更坚定了在新片区创业的决心,他打算一毕业就来临港,从小公司做起,再逐渐发展壮大。

在临港新片区,以产业吸引人、以服务留住人已成为招才引智的鲜明特色。

为海内外人才营造最佳环境

上个月,新加坡人钟儒育拿到临港新片区试点签发的首张电子口岸签证,成为第一位持我国电子口岸签证入境的外国人。通过临港新片区“国际化人才特聘”机制,钟儒育经过3轮面试,成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首席战略官。

杨武告诉记者,“国际化人才特聘”是今年临港新推出的引才措施,他们与专业猎头合作,瞄准全球人才,并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除了金融贸易外,另一个热招岗位是跨境数据流通国际化人才。

在周子寒看来,临港的国际创业环境、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以及工作人员热情专业的服务,都令他感受到临港对于国际人才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与信心。他的创业故事也如同一颗种子种在留学生圈里,不少留学生都对临港这片热土充满兴趣,积极报名参加推介会、与工作人员接洽联系。

“自2019年揭牌成立起,临港新片区在国内人才引进落户、外籍人才停居留、人才安居保障方面逐步形成政策比较优势。”杨武表示,针对海内外人才,临港新片区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如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公司运营、金融财税等便利服务;突破面上外籍人才身份和条件限制,提供5年居留许可、在华永久居留“直通车”渠道,放宽2年及以上工作许可便利;提供境外人才参加国内职业资格考试和备案执业“绿色通道”等。

融通世界的临港,恰到好处的生活。借助临港新片区人才落户、安居保障等一系列政策优势和便利化措施,金辙和同事们都把家安在了临港,不仅通勤成本大大降低,随着临港商业布局日益完善,朵云书院、临港演艺中心等文体设施上新,年轻人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生活在临港很有家的归属感。”金辙说,社区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孩子喜欢学习上海方言,父母则对插花体验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