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发表时间:2023-09-23点击次数:
9月23日,上海财经大学首届“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论坛”在上海滴水湖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基地共同承办。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滕建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主持。
陈金山在开幕式上致辞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临港新片区承担着高水平开放先行先试的重任,肩负着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使命,扮演着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的角色,临港一定要紧紧抓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争取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样板”、作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贡献”。
滕建勇代表上海市委宣传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认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走向深入、走向世界的一次高规格会议。高校具有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实力雄厚的天然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拥有广阔空间。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建设的愿景、思路与做法,充分彰显了百年学府的作为与担当,作出了重要示范,创造了新的经验,期望并坚信上海财经大学能够持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宣传推广等方面作出自己的独特重要贡献。
随后,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智库揭牌仪式举行。滴水湖智库是落实上海财经大学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深化合作交流“六个一”建议的重要举措,智库以服务临港新片区发展为目标,构建分工明确的智库生产、服务、交流和孵化平台,将上财雄厚的学术资源转化为咨政资源,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为国家重大战略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后,数位嘉宾致辞,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重大成就、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对上海和临港新片区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仪式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数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通过细致的理论溯源、实证分析、国别比较等,多角度解读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超越,以及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的重要启示和意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部长助理朱锐,解放日报原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理事长许涛,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章益国等专家,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俄罗斯、巴西、南非、希腊、爱尔兰、墨西哥、土耳其、奥地利等国的学者,以及来自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青年学生等3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