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选择栏目

率先探索实行人员从业自由制度,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

发表时间:2021-12-28点击次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为根本遵循,以实现“人员从业自由”为重要目标,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改革创新海外人才政策,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让世界英才向临港汇集。

 

一、创新做法

 

围绕解决海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建立起与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国际人才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突破表现在:一是聚焦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率先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深化涉外职业资格管理改革,推动就业执业自由化便利化。二是聚焦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实施出入境、停居留和工作许可便利措施,提高境外人才参与创新创业的便利化程度。三是聚焦国际创新协同重要基地建设,优化海外人才服务举措,创新人才集聚平台与载体,为海外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具体做法包括: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精准扩大海外人才从业自由度

 

坚持对标最高标准,实施特殊开放政策,推动人员自由执业制度创新。聚焦境外人员执业自由化便利化需要,深化涉外职业资格管理改革,放宽境外人才从业限制,发布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目录和境外人员职(执)业资格认可清单,美、英、港、台4地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证券交易商等14种职业资格可在临港新片区备案后执业,会计、通信、机动车检测维修等3类职业资格可在临港新片区参加考试。此外,聚焦“卡脖子”领域,为承担国家、本市重大项目的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要外籍成员开辟外国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吸引集聚大批事业发展所需的海外人才。

 

(二)对标世界一流自由港,提升人才跨境流动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探索实施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建立重点单位“白名单”制度,率先试点电子口岸签证制度,提高境外人士入境访问速度。稳步提升工作居留便利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可采用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范围,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两证并联”办理,审批时限由原先的17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进一步放宽相关境外人才办理工作许可的条件限制,单次有效期延长至最长5年。此外,率先试行最长5年居留许可,保障外籍人才长期稳定发展。完善国际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对引进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超出15%的部分给予税负差额补贴,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海外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三)优化创新创业综合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全球人才资源配置能力

 

坚持公共服务、市场服务有机结合,努力打造海外人才服务示范基地。落成国际人才服务港,引入“一站式”公共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着力打造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坚持“一园多分区”建设理念,为留学归国、外籍来华留学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创新海外引才新机制,举办“GTEP全球人才高速计划”,吸引1万余名海外人才云端关注临港。组建欧美同学会临港新片区分会,发挥好欧美同学会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作用,助力临港新片区向创新活力迸发的海内外人才集聚新高地迈进。

 

二、创新效果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截至2021年6月,临港新片区深化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自主审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57人次,核发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107份。加快海外创新人才集聚步伐,留创企业由20余家突破至100家,3名上海高校在读外籍留学生、1名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留创园成功创办企业。累计集聚各方面海外优秀人才3000余人,稳步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