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发表时间:2025-04-15点击次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含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分别简称新片区管委会、新片区市场局)2024年行政许可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新片区管委会(含新片区市场局)行政许可事项共212项,其中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行政许可事项171项,市场监管局依职权行使行政许可事项41项。
二、行政许可办理情况
(一)办件总体情况
共收到申请83244件,受理83178件,不予受理66件。受理83178件中,批准83121件,不予批准1件,受理中56件。按期办结82904件中,当场办结9735件,超期办结0件。
(二)收取费用情况
共收取行政相对人费用10,050,203.9元。
三、批后监管开展情况
开展各类批后日常监管和检查共计3144次。共收到行政相对人违反许可管理有关规定的有效投诉举报1906件,均开展了核查,查实违法违规14件,查出违法违规行为76件。对确有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求限时整改,对其中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处罚,对超出职权范围的已移交相关部门。
四、改革创新情况
为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新片区管委会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充分发挥体制特色和制度优势,聚焦准入准营、工程建设、事中事后监管、政务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改革,主要改革举措和实施成效如下:
(一)准入准营改革
一是在全市率先发布住所登记管理制度。推进住所登记管理体系改革,完成24户住所托管机构和30户实地备案地址管理方的认定,释放2200余间分割住所资源。该任务入选新片区第五批制度创新案例及市市场局登记注册优秀服务案例评选决赛。
二是不断深化“证照联办”改革。升级上线企业全生命周期告知指引模块,便利企业查找和申请各项政务服务。该项改革助力新片区政务服务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刊载。
三是推动“企业码”应用场景建设落地。持续推广使用10项“证照联办+企业码”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共被1.7万户经营主体调用2万次。该案例获评市市场监管系统立功竞赛重点项目二等奖。
(二)工程建设领域改革
一是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了承诺制制度体系,构建承诺制相关信用模型,包括特斯拉储能、上海波音等153个项目通过承诺制实现部分事项自主合规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共计事项办件量224次。
二是推行用地清单+区域评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交通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和雷击风险评估等领域区域评估的全面铺开,并将评估报告纳入用地清单管理。目前,已在综保区机场南片区、103区域(创新协同区-顶尖科学家社区)等11个区域开展新一轮区域评估,涉及7个评估事项,评估报告数量共计32个,已完成30个。
三是探索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综合许可。在全国率先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两证合一”综合许可试点,率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排污排水许可证“两评两证”综合许可试点。
四是探索新型建设组织模式。深入推动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咨询项目试点,截至2024年底,新型建设组织模式共有两批25个试点项目,其中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22个,全过程咨询试点项目3个。
(三)事中事后监管改革
一是深化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改革。开展综合监管改革前沿问题研究,梳理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编制《完善临港新片区事中事后创新监管体系工作方案》,针对影剧院、“两评两证”、建设工程渣土综、安全生产、房屋与市政建设项目综合监管等建设场景,广泛开展需求调研,明确综合监管建设方案,推动“审管执信”数据要素协同,完善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的闭环管理机制,探索各类监管数据归集与共享。
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组织保障。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办为例,今年来累计协同检查457次,减少重复检查超900次。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监管,临港新片区安委会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办公室,负责统筹各类监管资源、建立日常监管队伍、制定并实施综合监管计划、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指导服务、发现和移交违法线索等常态化监管工作。
三是梳理综合监管“一库两清单”。以房屋建筑类建设项目综合监管为例,针对施工的桩基、基坑、主体、装饰和竣工5个阶段,分别选取1个项目开展综合监管试点,形成试点项目库。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开展综合监管的事项内容,以及每个事项对应的牵头部门、协同部门和监管人员,编制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和检查人员清单,为开展“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规范化综合检查奠定基础。
四是建立健全监管与执法联动机制。以临港新片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水土保持、排污许可和排水许可综合监管为例,牵头属地镇梳理监管事权,统筹管、镇协同的二级监管体系,共享监管信息,减少行政检查频次。
(四)优化政务服务
一是深化线上“一网通办”频道建设。优化企业专属网页、随申办企业云、随申办市民云等临港新片区旗舰店场景。实现楼宇办公租金补贴资格认定等3个“免申即享”事项落地。推出“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等13个“智慧好办”服务,2024年度共办理524件。
二是优化线上帮办服务。开通企业登记注册、外国人来华登记许可(90日及以下) 等32项“线上人工帮办” 高频事项线上帮办账号20个。优化“临港通”小程序,建设“远程帮办”、“材料预检”、“在线寄递”模块,为企业群众提供商事和工程建设的全领域线上帮办服务,2024年累计服务38475次。
三是提升线下窗口服务能力。2024年窗口受理各类审批和服务类事项230364件,办结230160件,办结率99.91%。窗口咨询155110件,材料预检受理4008件,在线寄递受理7924件。“一业一证”15件,“证照联办”21件。 “好差评”年度累计评价74940条,好评率99.99%。推出公司变更登记注册、食品经营许可(新办、变更、注销)等15个高频事项实现“政务智能办”,全年累计服务企业6035家。
四是加强线下大厅业务集成。依托新片区市场局、奉贤区海湾市场所、以及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进驻,开设2个受理窗口,1个发证窗口,1个取号和咨询帮办窗口。聘任14名窗口事务官,落地89个办事情形,全年受理26541件。设置临港首个税务“社会共治点”、新片区市场监管局“自助服务站”。在各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港城广场等三个园区共部署自助终端8台,支持办理事项803项,全年累计办结5297件次。
五、监督制约情况
按月开展政务事项受理办结情况统计,编制办件月报,2024年整体按时办结率为100%。收到“好差评”74997条,其中好评74989条,差评8条(均已整改或反馈),好评率99.99%。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已承接事权评估和动态调整亟待开展
目前,新片区管委会已根据最新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进行事项认领和办事指南更新,但事权承接领域不全、行政许可审批后是否存在“批、管、执”不一致的情况、以及与奉贤、浦东两区在审批、监管、检查、执法权责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后续,新片区管委会将开展针对前三批已承接事权的第三方评估工作,通过事权覆盖面、承接能力、办件情况、改革举措、监管执法和信息化建设等有关环节,梳理存在问题和堵点,形成后续事权动态调整的意见与建议。
(二)跨部门政务数据协同有待提升
目前新片区管委会的行政许可事项大多使用市级业务系统办理,已产生的行政审批数据如何全量返还并更好的赋能后续的监管、检查、执法工作,需要结合各部门实际需求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后续,新片区管委会将与市级数据部门、新片区管委会数据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完善数据返还、数据治理工作机制,推动数据治理应用场景化。
(三)批后监管与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临港新片区涉及浦东新区和奉贤区两区,在日常监管、检查和执法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全过程监管协同难、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后续,新片区管委会将依托综合监管、“一支队伍管执法”等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与两区之间的协同管理机制,避免“多头查、重复查”,不断提升企业感受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