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选择栏目

临港新片区2021年法治工作情况报告

发表时间:2022-01-31点击次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新片区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市委依法治市委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临港新片区法治建设工作。根据《关于报送法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沪法办〔2021〕33号)的要求,现将2021年度法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法治建设工作情况

(一)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重视法治工作规划与督导

2020年12月3日成立了临港新片区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新片区范围内的法治工作,由党工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法治建设责任书》,确保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将法治建设纳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临港新片区2021年法治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及《重点任务分工表》,明确责任单位和配合部门,压实责任,加强督导。

(二)扎实推进立法、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

1、组织起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3月正式启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6月召开《条例》(草案)初稿专家论证会,征求市各相关部门意见。持续会同市人大、市司法局推进条例制定工作,将各部门反馈意见吸纳到《条例》(草案)中。10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1月报送市人大常委会一审,11月3日市人大组织召开临港新片区条例立法座谈会。11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审议《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

2、梳理浦东新区法规需求项目申报。

排摸梳理临港新片区的浦东新区法规立法需求项目,已就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源管理、滴水湖水域保护和管理等立法需求项目开展研究,建立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浦东新区的对接机制,用足用好浦东新区立法授权。

3、扎实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及清理工作

对制发的文件及时审查,按规定备案,并开展清理工作。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共9件,今年已制定并备案4件,开展专项清理4次,其中《临港新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在今年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比学赶超”活动中被评选为二等奖。

4、完善健全各事业单位制度建设。

临港新片区综合执法大队等6家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能、事权承接和创新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2021年,各事业单位已制定管理办法、工作规定和实施细则等共78项,全部纳入制度汇编。

(三)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1、深化商事主体登记改革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深化企业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提升临港新片区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申报率至50%以上。完善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建立临港新片区企业新兴行业经营范围沟通机制,实现市场主体经营范围自主勾选。二是积极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落实市场监管领域的“证照分离”改革任务,探索符合临港新片区发展需要的“照后减证”。三是率先开展“证照联办”改革探索,6月29日线下试运行“证照联办”实施方案。7月28日,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业一证”和“证照联办”改革实施方案》。10月29日,在“一网通办”新片区管委会网页上线“证照联办”服务平台,推动“证照联办”服务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对接。审批时限较承诺办结时限最多压缩85%,最多减少材料4份,减材料幅度达50%。四是不断优化企业注销程序,拓展简易注销至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各类企业分支机构等类型,实现主要市场主体类型简易注销全覆盖。推进简易注销及普通注销独任审批,减少注销审批环节,办件时限压缩至当场办结。推广“注销一窗通”,实现市场监管与人社、税务、海关等部门注销的信息协同及办理协同。不断提升清算组备案自主公示比例。除作出审批决定环节外,注销环节全程网上办理。五是开展“即申即准”改革,实现简易登记事项当场办结、证照立等可取。六是着力提升无纸全程电子化改革实施效果,新设企业全程无纸电子化登记比例达86%。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实现开办企业1个环节、1天时间、0费用。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运用,存量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下载比例达33%以上,电子证照运用场景持续拓展。七是完善“一网通办”办事指南,明确减免材料清单,推动更多企业享受“两个免于提交”的便利。

2、全国首创环评、水保、排污许可证两评一证合一审批。

制定《临港新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综合审批实施方案(试行)》,自2021年6月5日起试行,推出“两评一证”合一审批,全国范围内首创了环评、水保、排污许可证“两评一证”合一,实现一套材料、一次审批、7天办理的高效审批流程。

3、强化竞争政策提升监管能力

一是配合试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前期工作。对本市及临港新片区125件经营者集中案件进行分析,梳理企业违反审查法规的风险点。对临港新片区2020年营业额超过4亿元的企业进行排摸,形成266家经营者集中潜在需求企业名单,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在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大厅初步设立受理窗口。二是创新公平竞争统一审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公平竞争集中审查工作机制,明确审查路径和规则,实行“起草部门初审→市场局专审→办公室(审计室)复核”的三级把关制。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并主动信息公开。三是探索构建营商环境公平竞争子指标体系。对标RCEP、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在新片区营商环境“18+N”特色指标体系中,设置独立的公平竞争子指标,并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营商环境评估条款。四是探索建立新片区竞争状况评估机制。聚焦评估的指标体系、方法和规则,从宏观背景、新片区市场竞争状况、新片区竞争政策实施情况、优化市场竞争状况的重点领域及建议等四个方面,探索建立竞争政策实施评估机制和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机制,编制符合临港新片区实际情况的评估方案。五是倡导弘扬公平竞争文化。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梳理形成71家重点企业名单,完成5场共30家企业参加的培训。根据上海地方标准的贯标试点要求,配套编制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两个行业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引。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级。

一是指导设立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该基金是上海首个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互助性基金,基金理事会已吸纳入会及意向入会企业110家。该基金将为各成员单位提供指导资助纠纷应对、风险研判预警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二是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在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知识产权侵权举报投诉受理、案件信息移送、纠纷调解和咨询解答等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完善,增加了商标受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受理、专利优先审查推荐等功能。三是搭建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经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商,搭建了临港新片区与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审查衔接机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的平均周期从3年大幅缩减至3个月。四是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开展区域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等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初步构建投资、贷款、保险、交易、服务“五位一体”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体系。五是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了“知创在临港”首届临港新片区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知创在临港”首届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高端论坛、“拟上市科创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风险防范”专题讲座等系列宣传活动。

(四)依法履职规范权力运行

1、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

根据《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相应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事项目录。对纳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三个自主”行动方案》,基本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规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2、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将目前由新片区管委会各部门履行的专业领域行政处罚事权向综合执法大队归集,率先在全市建立“最综合”执法体系,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将行政检查事权归集至各业务部门,强化审批监管和行业主管责任,建立健全各部门和综合执法大队管执联动的工作机制。创新包容审慎执法,制定符合临港新片区实际情况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精细划分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实行首违免罚。梳理完成各条线相关自由裁量权,补齐自由裁量标准,基本形成临港新片区特色的自由裁量和免罚清单汇编。

完成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相关工作,全面推行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开展综合执法操作规范、案卷质量评查规范、案件操作规范的编写工作。根据新法律法规动态调整综合执法事项清单,修改执法法律数据库,完善综合执法法律依据。

3、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主动公开公文类政府信息628件,主动公开率达92.35%;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0件,工作流程合法规范。开展“组织一次行政决策公开活动、举行一系列政策宣贯交流活动、开展一批重点工程展示观摩活动、开展一组政府部门与公众互动交流活动”为系列的政府开放活动,共计20余场,线下参与人数累计约1000余人次,线上参与人数累计约8000余人次,通过座谈交流、讲座、参观体验、云直播、流程演示等形式,宣介新片区管委会工作职能、制度规范和服务举措。

4、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并在依法决策中发挥作用

2021年6月9日,印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公职律师管理办法》,向市司法局申请建立公职律师试点并已申报3名人员。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中的作用,组织法律顾问参与合法性审查并提出法律意见,其中外聘法律顾问参与合法性审查并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35次。

(五)加强重点人群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1、加强重点人群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重视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党工委中心组学法制度,组织党工委中心组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二是积极开展校内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三是开展面向老年人群的普法进社区活动,举办2021年“银龄法宝”老年普法进社区活动,针对老年人进行《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在全国率先出台《境外仲裁机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允许设立律师事务所同城分所,2021年,13家同城分所落户新片区。揭牌运作法律服务中心和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现有人民调解组织29个,人民调解员32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一集三分一合”的访调联动衔接机制,即集中收集矛盾纠纷,分析、分类、分流纠纷,合力化解涉访矛盾。对医患纠纷、家庭纠纷、婚恋纠纷、邻里纠纷四类非警务矛盾纠纷,与派出所联调联动,通过“司法110”联动平台,派单至调解员赴现场开展调处。

二、临港新片区落实市委依法治市委重点工作任务情况

(一)制定临港新片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

已研究和起草临港新片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办法,并将相关内容纳入2021年2月10日印发的《临港新片区全面推进集中行使行政事权系统集成改革方案》。2月24日,召开临港新片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二)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投资项目一体化审批服务制度改革

1、完善临港新片区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一体化审批服务工作机制

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区(管委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建审改〔2021〕1 号)的要求,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更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以下简称审批审查中心)。临港新片区已完成对审批审查中心的升级,并对相关文件和工作机制进行更新完善。2021年6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临港新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运行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三项工作制度,即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和案例总结制度;不断完善五项工作机制,即审改推进机制、效能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数据共享机制和综合监管机制;重点加强两项服务内容,即专人跟踪服务和即办即批服务。

2、推出临港新片区深化建设工程改革举措2.0版形成一批改革举措

一是探索电力接入实施掘路、绿化、水务等行政许可实施告知承诺。印发《临港新片区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试行)》,优化流程、简化审批、压缩时限、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夯实电力保障和配套服务基础。配套制订了掘路告知承诺书,通过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办理,提高市政设施接入效率,提升用户感受度。二是推行区域评估。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内的产业基地、产业社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推行区域评估工作,选取奉贤工业园区作为环评、水保的区域评估试点园区。三是试点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改革。研究起草《临港新片区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实施细则》,第一批承诺制清单包括10项事项。四是探索进一步扩大临港新片区低风险项目覆盖范围,精细化定义低风险项目类型。印发《临港新片区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认定和费用减免管理办法》。五是形成环评、水保综合审批实施方案。合并环评文件、水保方案和排污许可证3个事项的办理,形成《临港新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综合审批实施方案(试行)》。

3、对改革举措进行试点形成一批试点项目案例

一是根据《临港新片区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印发临港新片区“电力接入一件事”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搭建了“电力接入一件事”审批平台,并在“一网通办”官网上线,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通过该平台,成功办理金桥临港综合区 (D23-01 地块)10 千伏临港工程电缆部分的审批申请,当天拿到准许容缺后补决定。二是根据《临港新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在奉贤扩区区域和综保机场南片区率先试点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已报上海市水务局并获得批复。三是根据《关于进一步优化临港新片区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件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率先开展线下试点,重装备产业园区钻石园已完成综合竣工验收和市政接入配套验收,并线下核发竣工验收“一件事”相关通知书。四是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临港新片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实施细则》,逐步开展平台建设和配套文件编制工作,有5个项目已顺利申请试点,试点事项共4个。

4、做好一体化审批服务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一是全面提升审批审查中心审批服务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制定“1+5”内部管理制度。公用配套企业、能源中心、浦东交警、浦东卫建委等入驻单位,针对纳入办理的89项审批、服务、中介事项提供定点企业服务。二是配合举办集中开工仪式4次,推进开工项目126个,收集和调研多个推进案例。三是形成工程建设领域案例收集制度。

(三)建立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线上管理服务平台,构建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依托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建设临港新片区线上管理服务平台结合新片区一体化系统深化研究法律服务中心线上管理服务系统。

会同法律服务中心委托法立方科技公司在法律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线上法律服务板块,拓展入驻的法律服务机构功能和服务范围。11月初已形成线上法律服务平台测试版,争取年底前正式上线。线上小程序集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域外查明、法制研究、律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提供线上咨询互动,打造一站式争议解决服务。

2、依托临港新片区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共建合作协议拟定临港新片区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运营管理办法开展临港新片区金融法治试验区金融纠纷解决机制课题研究。

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依托于法律服务中心运营,已制定法律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办法,与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法律服务业政策扶持项目第三方评审机制。临港新片区建设金融法治试验区研究课题成功申报2021年度上海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委托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10月21日,举办临港新片区金融法治试验区课题调研座谈会,该课题已荣获市级一等奖。

3、不断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工作为新片区企业加强服务。

法律服务中心共签约入驻35家法律服务机构。新片区管委会与市高院合作共建智慧诉讼服务舱,服务临港新片区企业,10月14日会同市高院召开诉讼智慧服务舱建设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设置法律服务中心服务专员,及时沟通对接新片区内企业。推动临港新片区企业诉讼数据共享,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三、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打算和相关工作建议

1、推动立法工作常态化

贯彻落实《条例》和陆续出台的浦东新区法规以及先行管理措施。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等立法路径,实现临港新片区立法工作常态化,定期梳理立法需求项目和调法调规事项,推动出台一批适用于临港新片区的浦东新区法规或先行管理措施。继续推动明确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的立法路径。

2、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在商事登记领域:一是形成以“确认制”为特色的市场准入体系。在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推动确认制改革形成浦东法规成果。一方面,重新建构登记注册行政行为的底层法律逻辑,明确其法律内涵及法律关系;另一方面,深化对登记备案事项的研究,在优化登记事项、简化材料收取、精简照面信息、实施备案自主公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惩戒等显性层面实现突破。探索实施住所托管制度,拓展住所登记内涵,释放住所资源。开展新兴行业经营范围规范化工作。二是深化市场主体“准营”改革举措。按照事权承建情况进一步拓展“证照联办”改革事项覆盖面。与浦东、奉贤相关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增加临港新片区“证照联办”覆盖区域。积极做好“证照联办”改革与“证照分离”改革举措的衔接。关注“证照联办”受理全流程,探索开展联合现场勘验,实施“准营”环节的一次受理、一次上门、一次审查、一次出证。推动“证照联办”服务平台实现功能迭代。与大数据中心共同探索临港新片区内相关证照的“一照通行”可行性。落实乙类OTC药品零售企业许可等4项市场监管领域内的“证照分离”改革举措。探索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部分情形的告知承诺改革。三是完善市场主体“准出”相关制度。按照《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要求落实简易注销、代位注销、承诺制注销、强制除名以及强制注销等退出机制,制定工作细则,优化业务流程,协调信息系统建设及调整工作,协同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注销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提升“被登记”类型案件解决效率,制定依申请撤销登记操作细则,健全撤销登记简易程序,探索建立依职权撤销登记制度,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四是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推广群众办事“零跑动”模式,做好“即申即准”改革和登记注册全程无纸电子化改革衔接,拓展电子住所库内容,实现更多事项的全程网办。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领域许可审批电子化申请比例。建设具有临港新片区特色的商事登记、许可审批自助咨询模块,提供高效精准的智慧咨询。建设自助打照系统,在临港新片区内外布点自助打照设备,提升自助服务的可达性。强化登记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创新注册企业分类方式,夯实商事制度改革基础,助力提供精准涉企服务。

在知识产权领域:一是拓宽渠道,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以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预警等工作,支持创新主体开展PCT等途径的专利国际申请。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公允价值评估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企业探索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支持力度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鼓励保险机构开设知识产权综合险种,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保险服务保障。二是加强引领,建设知识产权高能级服务集聚区。在市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下,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积极的工作联系,争取设立WIPO仲裁和调解中心工作室,推动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海事大学企业服务站。积极引进以IPwe为代表的海内外头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高端知识产权服务资源集聚地。充分利用浦东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功能,对临港新片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提供针对性指导。三是优化资源,打造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高地。制定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指引,指导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积极对接法院、高校,吸引浦东新区法院倪红霞工作室、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教学实践基地等知识产权法律机构入驻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扩充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功能,将新片区维权互助基金打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的样板。

在生态环境领域:探索临港新片区“三监联动”证后监管管理办法与临港新片区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联动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

3、创新行政执法模式

一是积极推行智慧执法、精准执法、非现场执法等执法方式,加强信息技术、装备的配置和应用,推广无人机实时巡逻监控和5G执法记录仪等高科技设备的运用,实现现有执法人员对所辖区域的全覆盖式执法。二是行政执法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是加快执法移动端小程序开发,便捷执法一线与业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全面推进扫码缴费等方式,优化罚没款收缴方法和流程,方便当事人。

4、提升法律服务集聚区影响力

继续加大国内外法律服务机构招引力度,做好法律服务业扶持政策申报兑现,加快集聚各类法律服务专业人才。加强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品牌和功能建设,运营法律服务中心线上程序,整合各类法律资源,完善一站式争议解决功能,扩大影响力和活跃度。持续推进金融法治试验区建设,开展离岸金融法治保障调研。

5、开展企业合规机制建设

以浦东检察院发起的上海自贸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为契机,推动建立临港新片区企业合规监督指导委员会,指导新片区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