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选择栏目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0872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2023-04-28点击次数:

周锦霆、袁国华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强化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平台建设 助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和战略高地”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在智能制造生态打造方面,围绕“五个重要”和“五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临港新片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新片区编制出台了《临港新片区“数联智造”—“智造焕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临港新片区关于推进“智造焕新”建设行动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全面推动数字新基建能级提升,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前期围绕新片区五大特色园区,八大前沿产业领域,组织开展“数联智造”系列赋能活动,通过“揭榜挂帅”机制,促进供需对接,发布108个特色场景,推动170个方案揭榜,最终评选出24个优胜方案。以需求牵引供给,不断打造应用场景,扩大示范效应。并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加速智能产业聚集,累计认定了34家临港新片区智能工厂,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后续,将持续开展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揭榜挂帅征集工作,以“揭榜挂帅”方式培育建设一批领航工厂,打造一批特色场景,同时推进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示范应用,以供需精准对接,营造良好产业生态,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在工业软件产业基金设立方面,我委联动临港集团等资源力量,瞄准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和新兴业态,集聚了一批优质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加快打造高端金融资源配置高地。截至2022年末,累计参投23支基金,基金首期规模总额1587亿元,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为了进一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天使投资、早期投资、中后期投资等产业全生命周期布局,聚焦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投资运作更市场化并突出市场化受托管理机构主体作用,围绕“产金融合”战略部署,积极践行“投招联动”引育实践,拟组建“临港科创母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临港科创母基金计划将以“母基金+直投”形式,重点布局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智能制造、先进制造、高端制造等相关产业领域。下一步,将重点与龙头企业合作,引导社会资本,聚焦工业软件领域,鼓励重点企业对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三是在场景开放方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及应用示范区,加快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推动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依托“数字城、未来车、智能造”三方面,进行重点场景开放。“数字城”定位打造数字孪生,目前已经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按照标准四个架构在展开,深化演绎虚拟与现实有机集合的数字孪生内涵,以城市为主场,以技术制度为推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快建成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行示范区。“未来车”则充分利用高速道路、大桥、园区、港口、公开水域等丰富独特的场景优势,加快临港386范围内的全域道路测试开放,开放道路总长达540km,启动80km车路协同智慧化改造,全力推动自动驾驶场景示范落地。“智能造”,围绕“数联智造”“双百场景”(即 100 个重点场景、100 家智能工厂),引导和规范临港新片区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装备、生产线和工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下阶段,我委将在市发改委的指导与支持下,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突破制度瓶颈,瞄准价值链高端领域、产业链核心环节,培育高能级的产业生态链,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自贸试验区十周年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智能制造平台、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和战略高地建设等重点领域,争取国家制定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新一轮改革开放方案。

四是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围绕顶层设计,临港新片区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国家、上海对新片区深化改革开放部署要求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制订印发《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目标,建立市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核心区建设协同推进机制。针对创新探索,新片区制订《临港新片区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载体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要素活力、生态营造等5方面为相关企业和高校提供综合支持。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培育了9家产教融合基地、14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设立智慧新工科产教融合研究院,3家单位获批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德国莱茵TUV工业4.0应用工程师认证证书等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和知名证书落地。聚焦产业发展,新片区围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1+X”证书、新型学徒制等试点,加快培养适销对路、市场认可度高的产业人才。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电机学院与德国凯撒斯劳滕智能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海事大学与振华重工、远洋海运等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海洋大学与晋飞公司共建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产教融合基地,电力大学与特斯拉合作探索“订单培养”“1+N”跨学院培训等培养模式,建桥学院与南麟集成电路公司共建“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产教融合基地等。下一阶段,将围绕临港重点产业、重大任务和紧缺人才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开设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积极推动学校与临港新片区行业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

五是在推进军民融合方面,临港新片区在军工高端装备领域已集聚一批代表性机构和企业,涵盖重型燃机、海底观测、卫星设计、卫星检测、卫星互联网建设、多媒体卫星通信、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同时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核心技术攻关研发专项,推动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领域项目实施落地。后续将持续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加强院校协同,助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培育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支持临港民口企业单位与军工单位深入开展合作,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长期战略合作模式。加快以领军企业为龙头的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围绕行业龙头打通上下游环节,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和支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