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发表时间:2025-05-21点击次数:
民建上海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投资便利化改革,推动上海临港新片区提升战略实施”的提案收悉,提案对临港新片区投资等方面的自由化便利化的背景情况、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非常感谢对临港新片区的关心与支持。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临港新片区基本建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形成突破性制度创新案例138个,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0个。全年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特殊经济功能持续强化,离岸贸易、国际再保险、软信服务业、国际中转集拼、保税油气加注等开放创新业务均保持两位数及以上高速增长。
一是实现更高标准的投资自由。优化外资准入管理和服务,在金融、电信等领域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成立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首家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在全国率先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区内企业汇丰金科已获批开展试点。
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建设更高开放度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行并优化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为标志的“六特”海关监管制度。推动实施上飞制造“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为代表的“主分区”制度,促进区内区外产业联动发展。建设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跨境通”,成为全国首个交易额破千亿的平台。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已获得财政部同意,延续实施至2027年12月31日,并推广至首批全国其他6个自贸试验区(港)。
三是实现更高效的资金自由。提升跨境结算与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落地凭企业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外债一次性登记等全国首创性案例。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落地全国首单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试点案例、首个以人民币结算的国产飞机跨境租赁项目。建成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落地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交易。
四是实现更高能级的运输自由。建设“中国洋山港”国际船籍港,加快建设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不断拓展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电子保单等应用场景和功能。建设洋山保税船供公共平台,打造全国首个可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LNG泊位、锚地“船到船”加注的港口,保税LNG加注范围拓展至上海全港。落地高低燃料油混兑调和、全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上市交易国内首个航运期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延续实施外资班轮沿海捎带政策,马士基、太平船务、达飞海运等获准开展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
五是实现更开放便利的人员从业自由。落地我国首例电子口岸签证试点,并复制推广至浦东全域;实施外籍人才最长5年工作类居留许可。率先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英美港台4地的14种职业资格的境外人才可备案后执业,会计、通信、机动车检测维修等3类职业资格面向境外人才开放考试;落地全国首例外籍人才(美国籍)参加并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建设国际人才服务港,为外籍人才提供精准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实施境外和海外回流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六是实现更便利的数据快捷联通。探索建立“负面清单+操作指引+识别指南”的管理模式,率先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沪自贸临管规范〔2024〕3号),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公募基金3个领域全国首批字段级、场景化的数据跨境流动操作指引。大力推动国际数据合作,建设上海DEPA合作示范区核心承载区,推动电子提单、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等规则场景化落地。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深入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提升特殊经济功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跨境和离岸功能培育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大力度压力测试。
一是打造更高开放度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数字综保区”,逐步实现智慧监管、无感监管。加快发展保税维修等新业态,积极推动区内企业依据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推动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保税维修产业集聚区、引领区。根据已发布跨境医疗实施方案,从“推动高水平医疗服务资源集聚”“促进跨境医疗服务要素便捷流动”以及“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三个维度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已完成首批跨境医疗项目签约。后续临港新片区将将在市级相关部门指导下,依托临港跨境医疗服务中心和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聚焦患者跨境医疗全流程服务和药品器械进出口全链条业务,帮助有相关用药需求的医疗机构申请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继续推动跨境医疗领域先行先试,全力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
二是打造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打造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集群,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和以机器人、储能、卫星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落实好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支持重点科技型初创企业获得15%的税率优惠政策扶持,推动提高相关产业的自主研发创新水平、提升重要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密切跟踪现行政策执行情况,配合开展相关调研,做好分析评估,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更多政策。
三是推动优化“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政策。临港新片区在支持“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目前,“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已初步建立,海事部门登记手续仅需2个工作日,在登记时效上已接近新加坡、香港。后续临港新片区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继续向国家部委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积极对接相关航运企业,引导企业将国际航行船舶登记为“中国洋山港”籍。同时,开展“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实施效果阶段性评估。根据国家部署,有序推进船舶法定检验放开政策落地。
四是持续提升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高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服务能力。落实《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资金在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与境外间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加快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深入开展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试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内银行机构发挥跨境金融优势和特色,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在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探索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并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规则,争取跨境金融服务新突破。同时,用好离岸贸易印花税政策和“跨境通”贸易真实性辅助核验平台,加快实现离岸贸易事中事后有效监管,推动离岸贸易规模持续跃升。
最后,提案中的建议对政策落地及创新突破等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临港新片区将积极与国家、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更大力度开放政策尽早落地,积极打造自由化、便利化投资样板。
感谢您对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