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选择栏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2-11-04点击次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意见征询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本市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切实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现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一、方案概况

(一)主要内容

包括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升级、打造新建节能低碳建筑、提升既有建筑运行能效水平、优化建筑领域用能结构、保障措施等。

(二)方案期限

方案基准年为2021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0年。


二、公示期限:

(一)公示期限:2022年11月4日至11月11日


(二)收集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14日


三、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uoqian@lingang.gov.cn


公示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委。


详情见附件:


附件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二、公众意见征集表.docx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本市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切实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处理好发展和减碳、整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的关系为目标,以满足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前提,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升级,发展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提升建筑运行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为临港新片区及全市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强化新片区顶层设计,科学确定碳达峰目标,系统谋划节能减碳工作,强化过程管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协调好发展与减碳的关系。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强化多目标综合协调,制定重点任务专项计划,实现重点突破。

目标导向,创新发展。强调以目标为导向,重视落地效果评估,用实际运行数据作为节能低碳的评价指标。突出区域特色,鼓励创新发展,有序推进节能减碳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落地。

双轮驱动、协同发力。强化政府主导引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共同驱动节能减碳各项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夯实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建造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打造超低能耗集中示范区域,落实不少于20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落实2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建筑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到2030年,建筑领域碳排放趋于达到峰值。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创新及应用取得新的进展,建筑节能水平取得显著提升。新片区全面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建设,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创建5个超低能耗集中示范区域,打造一批近零能耗、零能耗、零碳建筑创新示范,落实6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升级

1、优化建筑领域规划布局

优化新片区城区规划,协调各片区组团关系,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充分考虑新片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等问题,合理设计建筑布局、类型构成。严控高耗能建筑建造,合理规划新建建筑建造规模。科学规划老旧建筑改造、旧城区更新,杜绝大拆大建,将建筑节能低碳改造贯穿于建筑更新全过程,减少重复改造工作。

2、提升绿色低碳建造水平

以绿色低碳建造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从国土空间规划到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建设施工等各阶段的建设全过程管理。创新驱动,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应用,提升建造方式工业化水平、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建造过程产业化水平。

新建建筑全面采用装配化建造方式,100%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依据《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沪建建材〔2019〕97号)文执行。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中,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新建居住建筑100%全装修。新建建筑100%在设计、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鼓励建设单位建立基于BIM的运营管理平台,着力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提升建筑低碳运营水平。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包括节能、节水、节材等实施内容。建立施工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工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材料损耗率,加强施工现场能耗监管。就近取材,优先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在供应能力有保障的条件下且在满足安全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新建建筑至少采用3种绿色建材。政府与国企投资新建项目、绿色生态城区内新建项目,预拌混凝土材料100%采用绿色建材。新建建筑采用利废建材种类不低于2种。

(二)规模化打造新建节能低碳建筑

3、完善新建建筑节能低碳管理要求

紧跟上海市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限额设计标准实施步伐,到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限额设计标准,建筑能效在现行节能标准基础上提升30%。符合要求的项目执行上海市能效测评标准。重点建设项目应实施机电调适工作,将机电调适结果纳入项目验收流程。

制定绿色低碳专项使用手册,明确绿色低碳措施技术细节,提升建设团队与运营团队的交付质量,保障绿色低碳措施的正常运行。

4、严控新建建筑节能低碳标准

新片区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m2)、示范区(滴水湖核心片区及综合产业片区ZH-02单元)范围内的民用建筑(除高能耗建筑外,如实验室、数据中心等)、超高层建筑、地块标志性建筑、具有影响力的建筑、环境敏感地块建筑及其他有必要提高绿色标准的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示范区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除高能耗建筑外,如实验室、数据中心等)执行《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试行)》,且通过超低能耗认定。到2025年,落实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到2030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5、创新节能低碳建筑示范

开展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鼓励实施零碳建筑或者产能建筑试点示范。探索零碳社区、节能低碳示范园区试点。探索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创建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示范。全面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区全部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建设,打造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样板。创新节能减碳市场化机制研究,在重点区域试点,探索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碳金融等。

(三)持续提升既有建筑运行能效水平

6、强化既有建筑能效管理

建立能耗/碳排放监测平台,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到2030年,实现对2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以及1万平方米以上公共机构建筑的碳排放监测。对重点公共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对超过建筑用能指南合理值的建筑“亮红牌”。建立既有公共建筑“红牌清零”工作机制,对连续数年被亮红牌建筑给予处罚。

建立公共建筑能耗公示制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碳排放企业的用能总量和用能强度的监测监控,落实企业第一主体责任。以季度为单位发布能耗统计信息,以年度为单位开展能源“双控”考核,考核结果与企业申请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年审、企业社会信用信息等挂钩。

7、推动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

建立健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低碳改造补贴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将建筑节能改造监管要求纳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审批管理的全过程,符合条件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亮红牌单位推进专项节能低碳改造工作。

鼓励开展高效机房建设,实现节能改造技术升级。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冷热站智能化改造及运行阶段节能调适工作,提升运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能耗。推进低效设备更新淘汰工作,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

到2025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包含综合节能率15%及以上的建筑5万平方米),到2030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0万平方米(包含综合节能率15%及以上的建筑15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

8、加强节能减排意识宣传

构建家庭为单位的碳积分应用系统,推动居民生活低碳发展。倡导居民合理用能,培养节能低碳运行习惯,降低建筑空调、照明耗能水平。加强低碳宣教管理,促进民众低碳生活。

(四)优化建筑领域用能结构

9、强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厂房全部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新建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公共机构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比例不低于50%,新建公共建筑、住宅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30%。推动既有建筑安装光伏,到2030年实现能改尽改,参照执行《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不断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系统的电气化转型,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到2030年,新建公共建筑全面实现电气化。

10、加速光伏和风电规模化部署

协同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示范建设,探索光伏柔性直流用电建筑或园区示范。探索与建筑物相结合的垂直轴风电技术应用。结合综合能源站、生态绿地等建设,探索风光储充一体化示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在管委会双碳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建筑领域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碳达峰工作,考核碳达峰年度指标完成情况。制定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指标,强化过程管理。

(二)强化责任主体

按照国家、上海市碳达峰要求,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碳达峰各项指标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三)完善管理机制

制定新片区建筑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健全碳达峰工作推进制度,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实施管理办法,建立能耗公示机制。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编制碳达峰工作标准,提升全社会在碳达峰工作中的参与度。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本市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切实推进城乡建设领域双碳工作,加快推动临港新片区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沪建建材联〔2022〕545),结合临港新片区实际情况,拟发布《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2022年12月20日召开的第24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了《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2022年11月4日至2022年11月11日,在“上海临港“政府网站上公开征集市民对《临港新片区建筑领域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意见,截止到征集意见期结束,没有收到相关反馈意见或建议。